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劉詩詩
“聶書記,我們公司門口的路燈壞了幾盞,員工下班看不清路!
“聶書記,我們社區想給居民添置一些健身器材,請您支持!
“聶書記,我們鄉灣的居住環境還需要改善,要修下水道、建廣場!
……
在隨州高新區城東區域,不論是企業還是居民,大家習慣有問題,就找聶書記。
聶書記,就是隨州高新區城東工作局黨委書記、局長聶元林。
躬身基層30余年,聶元林始終以真摯的人民情懷滋養初心,以牢固的公仆意識踐行初心,用自己的“辛苦指數”換來群眾的“幸福指數”。日前,聶元林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四屆湖北省“人民滿意的公務員”稱號。
保障民生“微小細”折射“大情懷”
聽黨話,跟黨走!這是聶元林做工作的首要信條。聶元林始終把黨建作為基層治理出奇制勝的“法寶”,堅持以黨建鑄魂、以黨建引路。
社區工作連著千家萬戶,如何讓居民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務?聶元林帶領城東工作局打響“紅色物業”拓面提質攻堅戰,建設“紅色驛站”20余個。一座座“紅色驛站”,就是一個個黨群服務陣地,讓群眾的心和黨組織靠得更緊。
來到裕民社區裕欣小區“紅色驛站”,聶元林總要翻一翻桌子上的居民求職登記表。城東片區由于發展的需要,征地拆遷較多。裕民社區有黃鶴樓、青島啤酒、利康藥業等14家大型企業。一邊是失地農民需要再謀生路,一邊是企業需要大量用工,怎樣聯通供需兩端?在聶元林的指導下,裕民社區在“紅色驛站”搭建起一座企業居民“連心橋”。在這里,居民可登記求職信息,查閱企業招工簡章,由社區推薦合適崗位。裕欣小區退役軍人李飛在社區的引薦下,進入黃鶴樓公司務工,他說:“一個月4000多元,還能照顧家里,很好!”
熊家花園小區是拆遷安置小區,居民搬入小區后,辦紅白喜事是件麻煩事!昂芏嗳藳]地方擺酒席,就會在小區里臨時搭棚,不僅占道影響交通,還會影響小區環境!毙芗疑鐓^黨委書記宋波說,“在聶書記的支持下,我們建起了紅白喜事便民服務堂,既方便居民,又弘揚了文明新風!蹦壳,紅白喜事便民服務堂已辦理紅白喜事60余場,大家不比闊氣、不講排場,一切從簡,社區環境也得到大大提升,掀起文明新風尚。
“居民的需求就是我們工作的富礦!甭櫾挚偸窍肴罕娭,急群眾之所急,用工作“力度”,呵護民生“溫度”,凝聚起了群眾共同締造幸福美好家園的堅定信心和強大合力。
服務發展“勇擔當”鑄就“硬實力”
城東區域是隨州高新區經濟發展的主陣地。這里,聚集了1800余家市場主體,有大大小小的企業490余家。目前,在建項目47個。
能有這樣的發展成果,離不開聶元林和城東工作局一班人的努力。2008年,聶元林調到城東工作局時,“項目等地”矛盾突出、企業落戶難。
“要想突破,必須從土地入手,強化要素保障!甭櫾种鲃涌钙鹬負,2008年至今,他和同事們累計征收土地2萬余畝、房屋7000余間,為企業落戶和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要素保障。聶元林帶領黨委一班人主動走進招商引資的主戰場,共招引100余家各類企業落戶城東。2021年,城東轄區企業年產值、利稅比2008年增長了20倍。
在基層工作多年,聶元林深知,發展才是硬道理。聶元林帶領社區把資金變資產、資產變資源。熊家社區門面房價值1.2億元,每年租金達到450余萬元;寨灣社區建起了1.3萬平方米的綜合大樓,每年租金120萬元;望城崗社區宏奇工貿公司、物業公司等年創利潤300萬元;十里鋪社區建起自己的工業園區,年收入200萬元以上……
“產業是發展的根基!”聶元林積極探索、大膽創新。今年,由裕民社區獨資組建裕欣生物公司,該公司為黃鶴樓酒業配套的酒糟循環再利用項目正在抓緊建設中,為探索如何加強社區“造血”功能走出先行先試的一步。裕民社區黨委書記李念說:“12月底可完工,預計年利潤超過200萬元!
著力“描點”,推動多點開花,城東各社區經濟實力不斷壯大。如今,每個社區都從空殼社區發展到年收入100萬元以上。
維護穩定“撲下身”架起“連心橋”
城東工作局位于城鄉接合部,常住人口15余萬人,這里企業多、新建居民小區多,發展任務繁重,社情較為復雜。
聶元林在這里一干就是15年;鶎庸ぷ髑ь^萬緒,矛盾糾紛不可避免。
2010年夏季,寨灣社區二組居民王某因對拆遷補償方案不滿意,酒后跑到社區負責人家里撒潑。聶元林和同事立即趕到王某家里,情緒激動的王某把他們反鎖在家中,借著酒勁拿出1米多長的刀相威脅,要求提高補償標準。
聶元林一把將同事擋在身后,走上前去,沉著冷靜相勸:“千萬不要激動,有事好商量!”聶元林和同事們憑著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,對王某曉之以理、動之以情,最終讓他放下刀。
2011年,紅旗路擴建,望城崗社區陳某的房子需要拆遷。因訴求得不到滿足,她11年來數次上訪,還多次以自殺相威脅。聶元林主動請纓,上門30多次做工作,無數次電話溝通,最終促成陳某接受了貨幣化安置方案。11年來反復溝通,聶元林和陳某子女已相處成朋友,陳某的女兒劉某說:“過程挺艱難,結局還算完美,可以看到聶書記盡了全力!”
15年來,聶元林平均每年接待群眾來信來訪100余次,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實事600多件。面對一張張憂愁的臉龐、一雙雙期盼的眼睛,聶元林撲下身子,真心實意為群眾解難事、辦實事、做好事,架起了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“連心橋”。
今年56歲的聶元林,在基層一干就是30多年,多年來沒有請過一天的公休假。今年初,他的妻子王先芝患上胸腺瘤,因和心臟很近,面臨生命危險。手術前,妻子向他和孩子交待“遺言”,他滿懷愧疚,潸然淚下。手術結束后,他安頓好妻子,轉頭又去單位處理工作。
“堅持人民主體地位,共同締造美好生活!甭櫾30年如一日,初心不改,使命不移,真正做到了一個干部就是一個標桿、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。他榮獲“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”等榮譽,城東工作局黨委被省委授予“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”榮譽稱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