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州日報通訊員 熊曉枝 “一共2斤1兩,45元一斤,收您90元。歡迎您下次再帶孩子過來玩!”深冬時節,曾都區涢水街道白桃村的大棚草莓進入銷售旺季。 白桃村草莓基地位于白云大道南岸,從編鐘大橋開車行駛2分鐘即到。一走進基地,便可以聞到空氣中彌漫著的香甜氣味;放眼望去,一壟壟土埂上,嬌嫩鮮艷的草莓綴滿枝頭,整個大棚里生機勃勃、碩果累累……棚內,場主許保勝和妻子正在忙著采摘草莓。 許保勝夫婦以前經商,從事糖果玩具批發,去年開始“跨界”種草莓。妻子謝騰是浙江人,娘家親戚、朋友、同學在全國各地種草莓,種植技術有保障。去年,他們看中了白桃村地理優勢和發展潛力,流轉了8畝土地,投入20萬元,開始種植紅顏草莓。 夫妻兩人邊干邊學,潛心研究種植技術,水分、溫度、通風、除草,一樣都不馬虎。付出終有回報,種植當年就回本并賺了20多萬元,夫妻二人覺得干勁十足,決定繼續擴大種植。 許保勝家基地相鄰的“豆豆”草莓園,是白桃村今年新招商引資的草莓種植基地,老板黃鵬曾在其他地方種植過草莓,他看中了白桃村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,在白桃村流轉10畝土地,投入20多萬元,建了12座草莓大棚。 成片的草莓基地,帶火了白桃村的經濟,也為當地村民增加務工收入。種植和采摘旺季,兩個基地共聘請10多名村民務工,一年下來支付務工費7萬多元。 正在園內采摘草莓的市民周女士說:“聽朋友說白桃村的草莓好吃,今天來嘗了下,果然口感好,水分足,個大又甜,現摘也新鮮! 白桃村土地肥沃,適宜農作物生長。近年來,村里將拋荒、閑置土地用租賃的方式流轉集中,結合當前產業發展、土地整治和人居環境提升等政策,建設集休閑、觀光、采摘、生產于一體的綜合性采摘園區。 白桃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羅黎明介紹:“下一步,村里計劃充分發揮區位優勢、土地優勢、種植優勢,打造白龍池‘生態農業觀光走廊’,集共享菜園、果蔬采摘、親子活動、露營基地等于一體,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新動力! |